“微观”Mooc与微课

2013-05-15 15:52:23

时间:4月3日14:30——17:30
地点: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CSCL实验室
参与者: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人(研二6人,研一9人)
背景:

起因是柯清超教授在课程《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》中布置的微课制作研讨任务,乘着当前对Mooc、微课关注热度飙升的趋势,加上之前听我女友@蔡小左 参加果壳在北京组织的Mooc讨论后的感受,以及自己参与了黎加厚、焦建利、王竹立老师的标点符号联欢会上对微课的热烈讨论后,作为负责人的我@金-煜-良-言 总觉得缺了点什么,于是乎便组织了如此主题的一次研讨会。
一、有趣的教育资源开发工具及技术汇报

各小组分别介绍了3D打印技术、蜡笔物理学益智游戏(见图1)、用Ipad制作微视频的工具Educreations(笔者小试牛刀,请搓这里)、课程派(老焦誉为中国的Educreations,详搓这里)等...

PS:期间其他人分别与各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交流,但气氛不是很High,难道是广州这几天的天气所致?其中介绍课程派的小组因组员临时有事,于是用录屏软件录好介绍过程在线传输过来与大家分享,可以说是一个亮点~二、Mooc、微课相关研讨

1.观看了Sebastian Thrun的Ted演讲《拥有十万名学生的课堂》,中英文字幕都没有,拉长耳朵吧~~~

2.介绍Mooc的概念、发展及特征,分析一大巨头Coursera;(见图4)

3.大讨论:我们理解的Mooc?微课的开发制作流程?微课=微课程?······

(1)Mooc目前为止尚无统一、明确的定义,如同微课一样,各家有各家之言,我们了解了几种说法,不再纠结于此。自组织或半自组织的形式已将教师的地位弱化,但缺乏监督该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?是阶段性的小测试,还是什么?(如何保证MOOC学习效果?随堂测验是个办法)有人说Mooc的M(Massive,大规模)指的是学习人数不限,但研讨现场就发现了一门“Mooc”显示修读人数Full?

(2)不同人对微课有不同的理解,其开发制作流程也是有不同看法,国内微课概念提出者胡铁生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,但尚未发布,他卖关子说看他的下篇论文(上文提到的标点符号联欢会上如是说)。是否也是参考ADDIE模型呢?个人觉得,是否大致和做电子课件一样分为教学设计与技术制作呢?而对于微课的应用,真正开发出可面向学生学的课件着实不易,微课其实可以用于混合学习、翻转课堂中去。(普及一下,其实早前已有中国式的翻转课堂,详搓这里

(3)多个微课拼合起来就是微课程?恐怕没这么简单吧,小新对此给出她的理解:

1)微课。“微课”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,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(重点难点疑点)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。但缺少评价、形式单一。

2)微课程。三个特点:多种形式、注重评价、提供学习支持服务(微课程平台)

3)微型课程。微型课程是由美国阿依华学校于1960年首先开创,又称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,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(专题)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。一般为校本课程,其特点如为:a. 对象是学生,教师是开发者;b. 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而开发的;c. 课程容量小,以单元或专题为单位;d. 各单元之间相对独立。

4)国外1分钟课程。只抛问题,缺少讲授。

PS:至此,大家的研讨热情空前高涨,我已Hold不住了,七嘴八舌还讨论不停,时间很快到了五点半,我用以下一句话结束本次“微观”Mooc与微课。期待下次的研讨~
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可汗学院/Coursera ? 因为:中国的教育需要真正有梦想的人来做,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做。


图片关键词


图片关键词


图片关键词